各位同学:
四海书院于下学期开设两门1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名称分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临摹与创作》,上课时间为:第7-15周周五6,7节,编号为01009565;《中华传统文化——舞蹈鉴赏与体验》,上课时间为第7-15周周一10,11节,编号为01009566。
该两门课程于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七周开始教学,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仅面向四海书院一年级学生开设,其性质属于通识选修课(文哲类)的公共选修课,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和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和创作,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
二、课程安排
(一)上课周数:7~15周
(二)学习方式:课程知识学习+培训班文化体验
(三)教学安排:
1.《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临摹与创作》
课程名称 | 每学期/周 | 每周/课 | 每课/时 | 内容 | |
书 法 课 程 | 9 | 1 | 2 | 第1、2课 | 讲述魏晋南北朝书法简史,了解“晋尚韵”的本意及渊源,理解“二王”书风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3、4课 | 临摹《兰亭序》及“二王”尺牍,感受行书的笔法、章法及其独特的魅力。 | ||||
第5、6课 | 讲述南北朝书法简史,了解“魏碑”书法的历史地位,理解“魏碑”书法的成因及价值. | ||||
第7、8课 | 临摹《始平公造像》《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名碑,感受“魏碑”大气磅礴的结字与用笔。 | ||||
第9、10课 | 讲述唐代书法简史,了解“唐尚法”的根本原因及意义,理解“唐楷”在书法史中的地位。 | ||||
第11、12课 | 临摹《九成宫》《颜勤礼碑》等“唐楷”名碑,感受“唐楷”法度之严谨。 | ||||
第13、14课 | 讲述两宋、元、明、清代书法简史,了解书法发展之脉络。 | ||||
第15、16课 | 指导临摹学生各自喜欢的名碑名帖。 | ||||
第17、18课 | 指导临摹学生各自喜欢的名碑名帖,进行作品点评、展示。 |
2.《中华传统文化——舞蹈鉴赏与体验》
课程名称 | 每学期/周 | 每周/课 | 每课/时 | 内容 | |
舞 蹈 课 程 | 9 | 1 | 2 | 第1、2课 | 舞蹈艺术基本理论讲解,探索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等,了解舞蹈的内涵。 |
第3、4课 | 学习认知舞蹈的种类、形式,以及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 | ||||
第5、6课 | 形体舞蹈实践课。 | ||||
第7、8课 | 中国古典舞鉴赏。中国古典舞起源与发展、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与表现手法、中国古典舞代表性作品赏析。 | ||||
第9、10课 | 中国古典舞实践课。 | ||||
第11、12课 | 民族民间舞蹈鉴赏。藏族民间舞蹈及藏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蒙古族民间舞蹈及蒙古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 | ||||
第13、14课 | 民族民间舞蹈鉴赏。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及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傣族民间舞蹈及傣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 | ||||
第15、16课 | 民族民间舞蹈实践课。 | ||||
第17、18课 | 学生学习各自喜欢的舞蹈,最后进行作品展示。 |
三、课程要求
(一)课程对象
面向四海书院一年级学生开设,采取自主报名的方式,最终由专业课授课老师根据报名情况进行面试,筛选确定课程同学名单。
(二)课程考核
以平时表现(考勤)、示范、提问、作品、创作、学习态度等综合评价,考核成绩纳入学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作品由任课教师审核评分,期末成绩由40%的平时成绩和60%期末作品组成。
1.《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临摹与创作》,需要独立进行书法作品鉴赏,完成书法文化作品的临摹(课内完成),并且创作书法作品在结业典礼书法展上展示汇报(课外完成)
2.《中华传统文化——舞蹈鉴赏与体验》,需要自主合作进行舞蹈作品创作,完成舞蹈作品的表演(课内完成),并且撰写舞蹈相关论文(课外完成)。
四、课程报名
(一)方法
1、点击网站链接,在线报名,链接地址:
2、扫描二维码,在线报名,二维码如下:

(二)时间
截止报名时间为2019年1月10日中午14点
暨南大学四海书院
2019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