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宁夏,山河壮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学校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办公室指导下,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党委书记、四海书院院长刘金顺带领四海书院20余名香港、澳门及华侨学子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国情教育之旅,深入银川、固原、吴忠、中卫等地学习、调研。研习营的青年学子在黄河两岸、贺兰山下追寻历史遗迹,探访现代特色产业,感受悠长的黄河文明,重温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携手勇毅奋进。
挂牌国情教育基地 厚植港澳台侨青年家国情怀
为培育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的坚定爱国者,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暨南大学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台办、党委港澳办,分别在宁夏博物馆及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挂牌设立“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国情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台办、党委港澳办交流宣传处副处长许东亮、固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委港澳台办主任丁志刚、六盘水红军长征旅游区副总经理卢学周出席挂牌仪式。
刘金顺在授牌仪式上表示,暨南大学是海内外知名的华侨高等教育学府,是港澳台侨青年回祖国内地学习深造的首选热门高校。国情教育是培育港澳台侨青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路径,与地方共建“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国情教育基地”是学校深化国情教育、拓展育人空间的重要举措。感谢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部门对暨大开展国情教育的支持,学校希望通过共建,为港澳台侨青年提供更直观的国情教育素材与实践平台,助其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

(挂牌仪式在宁夏博物馆开展)

(挂牌仪式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举行)
赓续红色传承 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9月3日上午,研习营全体青年学生在固原市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暨阅兵电视直播。直播过程中,师生们全神贯注,被阅兵展现的国威、军威震撼,为祖国展现的强大实力而自豪。

(研习营全体成员观看阅兵直播)
“铭记历史,笃定前行”。当天下午,四海师生怀揣着对先辈的崇敬、对历史的敬畏,奔赴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实地探访,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参观纪念馆、纪念碑等,深切感悟长征精神内涵,追寻永不磨灭的红色信仰,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磅礴力量。


(研习营一行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溯文明之源 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
8月30日,初到宁夏的港澳侨学子们走进水洞沟遗址,讲解员引领学子们在这片“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开启了一场跨越四万年的文明对话,近距离了解明代藏兵洞等遗址遗迹。原始的打制石器、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神秘的洞穴,无声诉说着岁月长河中华夏先民适应自然、改造环境、保护家园的智慧。随后,众人走进宁夏博物馆,系统观摩文物,认真听取讲解,深入了解宁夏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古丝绸之路上促进中外交流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海师生一行在水洞沟遗址)
8月31日,研习营先后前往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与拜寺口双塔。贺兰山岩画生动呈现了狩猎放牧、祭祀舞蹈、天体神灵等生活场景,这是中华先民原始文化艺术的重要遗存。学子还亲手拓印岩画,沉浸其中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来自中国香港的何美妍兴奋直言:“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岩画拓片,感觉直接触摸到了远古文明,太珍贵了!”
西夏陵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见证,是古代陵寝建筑典范,因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今年获批为世界文化遗产。四海师生在西夏陵博物馆细观西夏文物,深切体悟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交融、创新发展”特质,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

(研习营成员在西夏陵标志物前合影)

(研习营成员进行岩画拓片体验)
中卫沙坡头是我国防沙治沙的成功范例,师生们被沙坡头旅游区“沙漠与黄河对话”的奇观深深震撼。进入沙漠后,大家挽起袖子,齐心协力亲手扎下麦草方格,体验防沙治沙工作。学子们不禁感慨道:“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远不及亲手实践来得深刻,治沙工作着实不易,而这麦草方格无疑是生态守护领域的一项伟大创举!”此刻,大家都深刻领悟到了自身肩负的生态保护责任。


(四海师生亲手扎下麦草方格体验防沙治沙工作)
续写闽宁山海情 见证宁夏发展的蓬勃活力
国情教育研习营宁夏行成员们专程前往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走进这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由“干沙滩”蝶变为“金沙滩”的土地,探寻闽宁两地对口协作二十余载留下的美好记忆和脱贫攻坚的人间真情。
抵达中卫科技馆,学员们受到了中共中卫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俞正国的热烈欢迎,随后,他们开启了参观行程。走进中卫云基地展馆,深入了解中卫算力与互联网双枢纽定位及战略意义,宁夏大力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数字信息产业势头迅猛。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优势突出。在银川、吴忠期间,研习营学员还参观考察了伊利乳业宁夏分公司、枸杞种植基地、葡萄酒基地,学子们实地考察和感受宁夏发挥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为宁夏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天下黄河富宁夏,改革开放不停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新面貌。



悟实践真知 青衿齐聚抒远志
行走中华大地,对话历史与现实,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步伐。暨南港澳侨学子共聚宁夏,在“暨南青年说”座谈会中围绕宁夏历史文化、长征精神、九三大阅兵、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及自身学习进步等主题,畅聊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所获,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知,以青春之思诠释对家国与时代的责任。
他们从岩画的远古印记到西夏的文明遗存中解码先民智慧,体悟中华文明的多元、包容,讲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来自阿根廷的黄思琪感慨道:“以前在海外,我总用长江、长城、唐诗宋词向别人讲述‘中国’的过往。今日之后,贺兰山的风、西夏陵的土,还有历史与现代在此的辉煌碰撞,都将融入我的故事。此次研习,于我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它让我坚信:无论漂泊多远,民族之根、文化之魂,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底气、最自豪的荣光!”
他们从9月3日阅兵仪式中见证大国风采,厚植爱国情怀,从六盘山长征历史中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信仰力量,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来自中国澳门的李世炜谈及阅兵场景时眼中满是激动与自豪说道:“在阅兵仪式上,各式新型武器装备的集体亮相,新型导弹昂首列阵,尽显大国底气。这让我对祖国的繁荣强大有了更直观、更震撼的感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践行‘强国有我’的奋斗精神,以所学所长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用青春力量为湾区建设添砖加瓦,让强国誓言在实干中落地生根!”
他们从闽宁镇振兴动能中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从产业发展中洞悉“创新让传统焕新”的深刻内涵。来自中国香港的吴佩莲分享到,“宁夏既深植于厚重的传统底蕴,又洋溢着面向未来的蓬勃活力——正是科技的力量,为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产业注入了崭新的动能。”。

(港澳侨学生开展暨南青年说)
刘金顺充分肯定全体学员积极学习的态度及扎实丰硕的研习成果,并对同学们提出两点期许:一是厚植家国情怀,以长征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增强作中国人的自豪感;二是勇担时代责任,坚持知行合一,争做实干先锋,练就过硬本领,融入湾区发展。回校后将研习所学所得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传承文明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服务社会中践行青春使命,成就更好的自己。

(四海师生们在“暨南青年说”后合影)
“我们生逢盛世亦肩负传承之责,赓续中华文明之光,弘扬爱国情怀,我们义不容辞!” 暨南港澳台侨学子以青衿之志为笔,以宁夏研学感悟为墨,在文明传承、家国情怀与乡村发展的叙事中,抒发新时代青年对祖国的赤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