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四海书院2025-2026学年学业导师座谈会在番禺校区霍英东体育馆顺利举行。番禺校区党委书记、四海书院院长刘金顺,教务处副处长、四海书院副院长易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飞雁,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科办主任张璐以及四海书院2025级学业导师、专职教师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会议由易晖主持。

(座谈会现场)
会上,易晖首先对各位学业导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四海书院的相关情况。她指出,四海书院以 “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 的办学方针和 “侨校 + 名校” 的发展战略为指导,承担着学校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使命。并指出四海书院学生存在生源类别多元、文化差异较大等问题,对学业导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后,刘金顺发表讲话。他对各专业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四海书院学业导师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四海书院作为学校唯一的书院制办学单位,是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十五年来坚持书院与专业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希望老师们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的殷殷嘱托,坚守初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座谈会中,易晖详细讲解学业导师的具体职能,涵盖学业规划指导、专业认知引导、学习问题解答等内容,并明确聘任管理规定,为导师开展工作划定清晰方向。讲解结束后,各位学业导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分享教育背景与教学方向,增进彼此了解,为后续协同育人搭建沟通桥梁。
四海书院教务老师佘丽容分享学业导师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她结合过往案例,梳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学生学业困惑、个别课程适应难等情况,并提供针对性应对建议,为导师们提供实用参考。
连任学业导师都郁、方歆然先后分享经验。都郁强调需精准把握外招生学习特点,通过定期学业答疑、个性化规划,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认同;方歆然表示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认同,充分发挥学业指导引领作用,助力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四海书院学业导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凝聚了学业导师育人共识,明确了工作重点与方法。未来,四海书院将持续依托学业导师制度,深化双院协同育人,为港澳台侨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后合影)